未知边界:用魔力探寻未来奇观

admin 职业推荐 2024-01-13 214 0

未来学习,蕴含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旨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未来学习中心,则是学校努力探寻今后可能发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方式、培养面向未来学习的人的实践平台。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在2010年被长宁区教育局选定为开展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公办实验学校。“未来学习中心”正是得益于这个契机,以原有的“未来教室”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功能教室开发为支撑,由英语学科先行先试。

学校拟通过学习空间的打造、课程建设和配套的机制改革,培养阳光智慧、具有中国底蕴的未来世界公民。

“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依据

“未来学习中心”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以及努力探寻今后可能发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方式转型而建设的学习空间与实践平台,是帮助学校根基生出无数枝节的“催化剂”,是学校的“示范窗口”,也是学校探索公办学校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形象标志”。

基于学校学科优势打造“未来学习中心”

2012年,学校正式启动基于国际理解特色课程建设的“未来学习中心1.0”的一期建设———未来英语学习中心。

中心以英语学科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功能教室开发为支撑,以特色课程实施为保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多元化。依托“未来英语学习中心”这一平台,构成了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及与这三类课程既交叉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国际理解课程的“3+1”课程体系。

“未来英语学习中心”着力促进各类课程的纵向深化,推进英语学科的综合性、浸润性、跨界性,最终实现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目标。

展开全文

基于数字化环境“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创新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未来学习中心”的打造对于教学环境的建设和功能拓展、师生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基于数据、智慧决策,教育信息化将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校的创建,可以有效带动学校“未来学习中心”的再升级、再发展。因此,学校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校的建设目标,即遵循“联通儿童与世界”的办学理念,借助“未来学习中心”这座立交桥,以育人为核心,打造无边界跨学科融合的“未来学习中心”育人模式,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把学校建成具有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智慧校园。

“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流程

学习方式的变革,会对学习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越是自由,越是定制化,越是个性化,就越是需要建设高效优质的学习中心,越是需要国家力量的整合。

从“未来教室”到“未来学习中心”

数字化应用环境的建设

2002年,上海市长宁区提出“区域推进数字化学习”,开始了对数字化学习的探索与应用。

2010年,时任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的贾炜在听取信息中心工作汇报时,明确提出“无边界学习”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2011年11月底,作为区“无边界”课程英语学科试点学校,天一小学建成了第一个创新实验室—“未来教室”。教室配备了超短焦投影机,互动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以及网络、广播、录播设备和管理设备等,同时建设了供学生们在线接收、递交学习任务的网络平台。

2012年学校决定将教学大楼第四层(1000平方米),作为对这个教室的时空拓展和观念提升。通过空间重构,这层全部用于英语学科教学,并更名为“未来学习中心”。原有的“未来教室”成为了英语项目化课程学习的“项目活动室”。

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环境的支撑下,“未来学习中心”积极打造三类课程教室、教室外多个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功能区。此中心两类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完善:在此中心有办公室的固定教师团队,如英语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后勤保障人员;与此中心有跨学科合作的非固定教师团队,包括语文、数学、美术等教师。

从“未来学习中心”到“未来音乐创意中心”

信息技术促进人文环境的建设

在“未来学习中心”取得极大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基础上,“未来音乐创意中心”围绕自然、艺术和创新的理念,于2016年建成并开始使用。

此中心建成后,学校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了项目负责制、组长负责制和学科分管制三项制度。同时,此中心的教师评价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每一位教师遵循学校“能力多方位”的师训要求,在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基础条件下,往“一专多能”的目标方向发展。

打造“未来学习中心”优质品牌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引入第三方信息技术的支持,将“未来学习中心”平台进行重新打造,对“未来英语学习中心”和“未来音乐创意中心”进行平台应用的全覆盖,努力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平台和教育资源。

“智能时代,作为个体的教师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技术高度介入的情境中,始终彰显教育关切学生生命完整发展的教育价值追求,以践行好的教育。”因此,信息技术条件下,天一小学的教师们,特别是两个中心的教师有较广的知识面,善于通过网络掌握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学会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此外,教师在这一阶段还参与了学校科研工作,推进了两个数字化课程的建设,完善了课程的设计。目前“未来学习中心”总计完成4个创新实验室的以及相应的课程建设。

“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成果

在线教学和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让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同时,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也初见成效。

教学环境的功能拓展-不同教室不同功能

“智慧教室依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智能终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是教学模式变革的有力推手。”

“未来学习中心”五间基础课程室分别属于五个年级,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一套先进、健全的硬件设备,其中电子白板、视频展台为教学实施提供了诸多便利;将粉笔书写、白板贴纸和多媒体展示融为一体,为更有效有趣的教学提供了条件。

两间拓展学习室高端的信息化设备使得教学成为了一件更有趣味的事情。例如,拓展课“介绍我们身边的生活景观”,外教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山公园连线,邀请远方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园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让学生目睹游客正在公园散步、锻炼,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人机互动”、“人境互动”的可能。

中心的每间工作室实现网络全覆盖,并且配备了相应的数字化设备。例如,课程开发室与乐高墙公用的墙壁使用特殊材质打造的,室内的投影仪打开后能够在墙壁上显示出图像,作为“未来学习中心”信息及时发布的用具。

教学环境的功能拓展-一个教室多种功能

“项目活动室”是最具有数字化环境应用建设的代表空间。它是学校的第一间人文类的“创新实验室”。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它既成为了学校探究型课程的教室,又是学生进行科技类学习与活动的教室。

无论是不同教室的不同功能(英语课程教室、音乐各类活动教室、综合性活动功能区),还是一个教室的多种学习功能(学科教室、学生作品展览馆、个性化展示的微型剧场等),想要通过“未来学习中心”实践来证明,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空间可以给予师生最直接的、最好的、最无边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有条件与各种不同的方式和空间进行互动与交流,激发多层面学习的兴趣。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个教师多种角色

“未来学习中心”的教师不断探索多种角色的转变,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活动的设计者、环境的创建者、教室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师德高品位、能力多方位、专业高学识、科研高水平的卓越教师。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个学生多种学习方式

‘无边界’的本质是要求超越封闭的学习、单一的符号学习,实现学习的丰富性。‘无边界学习’确认了学习的丰富内涵和多维的意义向度。

学习不只是认知性的,更是实践性的;学习不只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更是追求通过知识引起学习者内在素养的变化;学习不只是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中发生的活动,更是多元的环境中发生的活动。”

在“未来学习中心”,具有以下“无边界”特色。

课程的无边界

英语不只是单一的学科目标,它是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运用,并作为探究式项目学习交流、搜集资料的工具如学生在科技课上了解到了埃及金字塔的神秘后,想进一步探究它的构造。学生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运用美术学科的绘画、制作技能,动手、动脑,在了解、制作金字塔的过程中感悟异邦文明古国的历史和风情。

学习方式的无边界

课程的学习时间打破常规,每天早晨、中午、放学后有三个学习时段可供选择;学生根据“未来教室”平台上公布的招募内容,不分年段、自主在网上报名,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四至六名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共同体;他们与教师签订学习公约、自主选出组长、主动承担各种角色,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上传网上作业,在教师评价指导后,有的会用研究报告形式汇报,也有的会用作品展示、小组表演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学习资源的无边界

“未来学习中心”有多名教师资源:英语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语言;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和其他辅助设备的使用;还有科技、数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由他们组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的课程指导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资源,还可以向学校各个部门借用物品、申请购买学习资料、手工材料,根据长宁区“家校共育”计划,在教师、家长带领下进行校外调研,在家中完成学习任务。

未知边界:用魔力探寻未来奇观

无论是最初探索无边界学习的“未来教室”,还是如今基于学生儿童学习素养培育的“项目活动课程”,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情境的真实性学习、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及基于合作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校本教研模式的创新

基于“未来学习中心”的信息化支撑,促进此中心教师教研学习多种新模式:课程教学融入跨学科教师合作(双语特色课程:美术、体育、数独)、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研、优课共享平台)。

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能力

未知边界:用魔力探寻未来奇观

“项目活动室”通过“未来学习中心”教师的跨学科合作,完成了“英语情景口语课程的开发”课题研究。

课题以信息技术结合项目活动室的多功能性创设的智慧学习环境,颠覆传统教与学的观念和课堂组织架构与学习方式,让学习能突破普通课堂的种种限制,达到空间的无边界、资源的无边界和选择的无边界。如将一套适合用于口语教学的材料编写成一个有情节结合的动漫故事。

制度的创新与教师自评与互评能力

学校在“未来学习中心”推行项目负责制、学科分管制、外教管理制度,以保障中心课程的有效实施、师资的提升。

▶学科分管制,学科组长对分管学科实行全方位管理,对接市、区专家事宜,开展各层面的学科教研活动,全面负责学校核心课程质量把关。

▶项目负责制,即通过特定项目的建设,赋予项目负责人一定的权限,独立完成课程建设、人员调配、活动组织和资源使用,以提高管理效能和培育教师能力。

▶外教管理外教制度,聘请澳籍“未来学习中心”首席顾问江静枝女士对外教及课程、教师培训、外事活动等拥有管理权。

教师自评主要是通过观摩自己的录像课,并通过量表评价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评和反思。

互评则是通过开展公开课活动或是校园网优课学习,教师提出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与改进中来。

通过教师之间进行交互式的课程评价,不仅对课程的完善大有帮助,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弥补自评中的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未来学习中心”发展展望

实践证明,在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应用下,天一的教师们深刻意识到,只有能够驾驭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未来,在汲取在数字化环境下“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的成效与不足,构建学校所有的国家课程自己发展的学科特点、学校特色的学科中心、以及跨学科合作的综合性学习。将“未来教室”平台覆盖至全校师生共同使用,努力践行学校“联通儿童与世界”的办学理念,培养“BIGHT”阳光智慧,学会“探究”,努力“思考”和不断“反思”,以“快乐”阳光的心态不断追求“更好”的学习,从而实现“全球”化时代视野更开阔的学习的师生。

来源丨《教育与装备研究》

图片来源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公众号

作者丨孟翼,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

评论